1987年當地設立了「濰坊世界風箏博物館」之後,不僅奠定了濰坊成為世界風箏之都的基礎,也讓這8100平方公尺的8層樓空間,若您仔細觀察,整座博物館的架構以龍背為脊梁,青色琉璃瓦為鱗片的巨大「龍頭蜈蚣」,正是濰坊風箏最典型的造象,具體地肩負起傳承中國風箏藝術的重責大任。

 館內大廳高懸的龍頭蜈蚣風箏,就是濰坊風箏的代表象徵,展示廳內則陳列著自西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魯班到現代的風箏珍藏1000多件,還有風箏文物資料300多件供參觀民眾瞭解風箏的歷史,另有世界各國風箏收藏展示,造型、取材與技巧、玩法各有巧妙,是風箏玩家流連忘返的風箏天堂。每年濰坊都會舉辦風箏節,廣邀國際風箏好手共襄盛舉,把風箏之美發揚光大。


  濰坊風箏的精絕之處在於輕如蟬翼、美如蝶翼、飛如鷹翼。濰坊風箏全為絹面,材質輕巧靈透,拉力大,韌性極佳,是風箏輕巧的首要秘訣。此外,細緻平順的絹面是絕佳畫紙,畫師充滿傳統情調的細膩彩繪,讓濰坊風箏成為會飛得藝術品,在藍天白雲之間綻放無限光彩。而且繪在絹面上的華彩,在製作過程中,每上一次色就襯上宣紙架曬晾乾,反覆多次讓繽紛色彩牢牢穩住,五年風吹日曬不褪色。

 其次風箏的骨架,以輕巧且富彈性的竹子削皮製成,經過酒精燈烤、以夾子定型,紮製時先以棉線綑綁,再輔以白膠定型。骨架的形狀並非一成不變,想做老鷹、蜈蚣、蜻蜓、蝴蝶、龍頭蜈蚣等等,不是只在彩繪上變幻,而是從綁骨架上就開始琢磨變化,不論是立體或是單純平面,全看師傅捆紮的巧手妙思。輕靈穩固又有彈性的骨架,能夠讓風箏在空中乘奔御風、順勢起伏,不斷不散,正是濰坊風箏的靈魂所在。

 再來就是糊的功夫,將彩繪絹面與竹綁骨架組合,一只風箏大勢底定。但到這一步還不算完成,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幅立體的風箏畫作,要等最後綁上線才能成為準備飛上青天的真風箏。綁線是真功夫,綁的位置、角度不優,風箏無從飛起只能刮地拖犁,那就砸了濰坊風箏的招牌。所以師傅綁好線之後都要經過試驗,確定能翩翩飛起,再貼上編號確認試飛通過,才能上架販售。買主只要繫上放風箏線圈,即可開開心心享受放風箏之樂。

 濰坊風箏不是生產線的一貫作業,而是個人手工製作,由於手工製作繁複,即使是熟練的師傅也要兩天才能做好一個,自然身價不凡。而且濰坊風箏還有一個很棒的特色-可以折疊拆卸、自行安裝,海外旅客不必為了如何把大風箏裝進行李箱而煩惱。不過提醒您風箏跟放風箏的線圈是分開販售,記得要一起買,若只買風箏就沒法放上天囉。

  →前往山東旅遊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