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pTOP

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再現中國白堊紀歷史
煙台市
2016/10/21
 萊陽市素有“中國恐龍之鄉”的美譽,是中國地質古生物學家最早發現恐龍、恐龍蛋、翼龍等古脊椎動物化石重要的地點之一。目前已研究命名的恐龍和恐龍蛋化石有十多種,昆蟲化石更是多達上千種。據了解,萊陽白堊紀地質博物館建成於2015年,佔地面積約3630平方米,館內展陳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博物館共兩層,一層有四個展區,分別為萊陽動物群,萊陽地質古生物,恐龍大家族和恐龍蛋世界。二層分為地球演化和生命進化共六個展區。

 萊陽古生物化石發現歷史悠久,有三次大發現。第一次恐龍大發現是在1922-1930年。譚錫疇於1922-1923年在將軍頂等地上白堊統王氏群和青山下白堊統青山群中採集到恐龍骨骼化石,在北泊子等地的下白堊統萊陽群中採集到魚類、昆蟲和植物等化石,這是中國學者最早發現的恐龍和昆蟲化石。萊陽第一次恐龍等古生物化石的發現,揭開了我國恐龍和昆蟲化石研究的序幕。

 萊陽第二次恐龍大發現是在1950-1958年。 1950年山東大學地質礦物學系師生在萊陽野外實習過程中,在將軍頂和金剛口發現恐龍和恐龍蛋化石。 1951年,周明鎮首次報導了萊陽的恐龍蛋化石,這是中國學者最早發現的恐龍蛋。 1951年,中科院古脊椎所楊鍾健帶領劉東生和王存義等組成的科考隊,在金剛口發掘採集了一批恐龍和恐龍蛋化石,1958年楊鍾健發表了“山東萊陽恐龍化石”這一恐龍研究著作,詳細研究命名了棘鼻青島龍,同時還命名了鴨嘴龍類的金剛口譚氏龍,獸腳類的似甘氏四川龍和破碎金剛口龍,以及角龍類的中國鸚鵡嘴龍和其他可能屬於劍龍類、肉食龍類和蜥腳類等恐龍化石,並首次報導了萊陽發現的翼龍類骨骼,這也是中國最早發現的翼龍化石。

 此後的30年間,在萊陽陸續發現一些零星的古生物化石,包括萊陽譚氏龍、紅土崖小腫頭龍、楊氏鸚鵡嘴龍、寬邊北山龜,以及多種恐龍蛋類型和昆蟲化石等。

 萊陽第三次恐龍大發現是從2008年一直延續至今。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領導的萊陽恐龍科考隊,對萊陽恐龍和恐龍蛋進行了連續野外考察和發掘,發現大量重要的恐龍、恐龍蛋等脊椎動物化石。 2009年,萊陽市政府和中科院古脊椎所簽署了合作協議,從2010年至今,科考隊重點對原青島龍地點(1號地點)、新發現的2號地點進行了大規模發掘,發現了大量恐龍和恐龍蛋化石,數十層恐龍和恐龍蛋層位,以及2號地點連續8層恐龍富集埋藏這一世界罕見的化石遺址。

 近5年來,這裡已經成為山東省萊陽金剛口地質公園、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國土資源部野外科學觀察基地、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科普基地、國家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集中產地和中國恐龍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