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以“放魚、品魚、休閒垂釣”為主題的都市“漁”文化節暨長清放魚節活動在濟南園博園長清湖舉辦,旨在宣導漁業生產可持續發展,恢復天然水域魚類種群數量、維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平衡。 活動期間,主辦方山東名人國際垂釣基地組織了放魚、品魚、垂釣放流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現場還舉辦了路亞垂釣講座,邀請國內著名垂釣協會專業人士與廣大市民面對面交流垂釣經驗,豐富漁業知識。 雖然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但依然擋不住市民參與活動的熱情。據瞭解,此次活動,市民與工作人員一起,放生有淨化水質作用的鰱魚、以及翹嘴、鯽、鯉、草、鯿等魚數十萬尾,親身體會到了放魚的樂趣。此外,活動基地還配置了雙控(油推、電動)路亞艇及服務用艇、救生艇等50餘艘,建有可停放60艘釣魚艇的專用停泊碼頭。 增殖放流是在對野生魚、蝦、蟹、貝類等進行人工繁殖、養殖或捕撈天然苗種在人工條件下培育後,釋放到漁業資源出現衰退的天然水域中,使其自然種群得以恢復,再進行合理捕撈的漁業方式。目前在國際上已經建立了良好的增殖放流活動機制,在世界範圍內有超過100個品種被放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