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pTOP

鄒城孟子逝世2305週年追思亞聖
濟寧市
2017/1/9
 12月21日是亞聖孟子逝世2305週年紀念日。鄒城孟廟內,鐘磬低鳴、悠遠肅穆,佾舞翩翩、端莊典雅,丙申年冬至祭孟大典在綿綿冬雨中如期舉行。

 21日上午9時30分,樂生現場奏宋徽宗欽定的釋奠雅樂《凝安之曲》。“啟扉……”孟廟櫺星門緩緩打開,文舞生手執翟、籥,武舞生手持朱幹、玉戚,鄒城各界人士及海內外孟氏宗親肅立正衣冠,初獻官、亞獻官、終獻官、分獻官身著宋制祭祀禮裝,沿著神道肅穆緩步進入亞聖殿前。隨後,“奎婁之野,鄒魯之邦……道闡尼山,開來繼往。平陸論仁,勸政過梁。周遊列國,憂民憂亡。退而著述,貽矩七章…… ”主祭官高聲誦讀祭文。祭文頌揚孟子功德,追思孟子對中華優秀文化做出的傑出貢獻,表達後人的崇敬懷念之情。

 此次祭孟大典在禮器、祭器、服飾、樂譜、樂器、祭祀程序等方面完全遵照宋代《政和五禮新儀》中記載的古代禮儀與首次祭祀孟子的十一篇律呂譜。“祭品也是按照史料的文字記載準備的,增添黍、稷、稻、粱等糧食以及榛、菱等,少牢也是依制用燔並且分割盛放。” 鄒城市非遺傳承中心主任、鄒魯禮樂團團長米懷志告訴記者,經過三年的挖掘研究,祭孟大典的主要程序、樂器祭器、樂舞祝文、重要禮制、祭品祭位等日趨成熟。

 禮樂文化源遠流長

 《左傳》載:“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鄒城市文廣新局副局長李平告訴記者,“祭祀孟子是對孟子的敬仰尊重,更是對儒家文化、孟子思想等傳統美德的傳承發揚。”祭孟大典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在汲取禮樂文明的秩序理念,強調禮樂文明的人倫教化和治世功能,本身蘊含了豐富的政德思想。挖掘、整理、舉辦祭孟大典,也是搭建政德教育載體、加快實踐推廣的題中之義。

 丙申年冬至祭亞聖孟子文

 維公元2016年12月21日,歲次丙申,令在冬至。鄒城各界人士及海內外孟氏宗親肅立於鄒國公亞聖殿前,具五果美饈,獻雅樂佾舞,致祭於亞聖孟子尊前。

 文曰:奎婁之野,鄒魯之邦保有鳧嶧,奇崛青蒼水稱洙泗,溢彩流光地蘊靈磯,昌平古鄉星璨文華,亞聖得降三遷其居,擇鄰而傍道闡尼山,開來繼往平陸論仁,勸政過梁周遊列國,憂民憂亡退而著述,貽矩七章浩然養正,泰山氣象天地鐘靈,風脈獨藏一脈承傳,千秋未央聖賢輩出,勢如騰浪門成鄒魯,文風浩蕩里為華蓋,九州仰望羽舞迴旋,伏惟尚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