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TopTOP

孔子誕生地尼山首次舉行春季祭孔儀式
濟寧市
2009/4/7
 繼2008年曲阜首次恢復春季祭孔儀式引起轟動後,今年清明節,曲阜市又爆出新的亮點,首次在孔子誕生地尼山隆重舉行春季祭孔儀式暨一系列文化活動,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上午9時,春季祭孔大典將在孔子出生地尼山隆重舉行,隨後北京大學文化遺產教學實習基地揭牌儀式、開筆禮等活動將依次展開。

 2009年(已醜年)曲阜春季祭孔大典將祭祀地選在了孔子出生地尼山,意在引導人們追根溯源,緬懷先師。祭祀孔子的活動始於孔子去世後的第二年(西元前478年),最初每年只有秋季一次,至東漢時實行春季兩祭制,其後又發展到春夏秋冬逢節必祭,但還是以春秋兩祭為主。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曲阜作為孔子故里,恢復了在祭祀孔子的禮制廟堂孔廟進行祭孔的活動,至2008年已連續舉辦了25次,影響逐步擴大,規格逐步提升。尤其是從2004年起,經歷了由民間祭祀轉為官方公祭,由清代模式轉為明代模式,由曲阜本地的活動轉為國家部委和省政府參與、央視現場直播等諸多重大轉變。

 25年來的祭孔活動都是在孔子誕辰日舉辦的,屬於“秋祭”,而在傳統上,最隆重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都是“春”“秋”兩大祭,因此,恢復春祭符合傳統古制,在情理之中。按照曲阜當地的風俗,每年清明節,孔氏後裔都要到其家族墓地孔林掃墓,祭拜祖先。絡繹不絕的掃墓隊伍,簡潔而寓意悠遠的儀式,無聲的靜默哀思,在孔林古木深深的背景下,構成了一幅活生生的民俗畫,最傳神地傳達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資訊。而且,每年都有不少海內外的遊客,專程在清明節來到曲阜,到孔林孔子墓前拜祭孔子。

 為緬懷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將塵封在古籍中的古老風俗生動地展現在人們面前, 曲阜市恢復了傳統的春季祭孔,這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又是對祭孔大典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與完善。對吸引公眾目光,增加遊客感受,拉動遊客市場,擴大曲阜影響都有積極的作用。

 據悉,盛大的春季祭孔儀式是按照《曲阜縣誌》、《聖門禮志》、《闕裡志》等典籍記載為依據的,以清明節孔子後裔孔林掃墓祭祖程式為創意依託,通過場景佈置,音響效果等現代技術手段和頌讀、祭祀等推陳出新的儀式程式,藝術性地再現清明時節祭祀孔子的盛大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