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山湖邊拍攝魚鷹是近幾年的事。每個村子都有十幾戶人家養鷹捕魚,每家養鷹十幾隻。碰到好的季節,一天一船鷹能捕魚200多斤。每天早上不到9點,一個個載著魚鷹的船隊出發了,他們來到魚多的大湖,開始一天的勞作。魚鷹學名鸕鶿,嘴粗長而且最前端有鉤,極善於潛水,眼睛能在水中看清各種魚蝦。魚鷹喉下有一個皮囊,能暫存捕捉到的魚。漁家牧鷹前,先用皮條草(湖中一種特有水草)劈成絲。紮住魚鷹皮囊下端,不讓魚進入鷹胃裡,只能在皮囊中暫存。魚鷹非常講究配合,一對配合默契的鷹,上架時總在一個架上,入水時幾乎同時入水。應該說,魚鷹長的一看就是猛禽,氣質一點不亞於翱翔在雲端的雄鷹。但它們天性平和,甘願成為漁民捕魚的工具,從來沒有魚鷹傷人的事。鷹船就是一隻普通的小木船,前後各有幾個鷹架,每天早晨,鷹們由主人用一根長竹竿,挑著放到鷹架上,順序一般不亂,然後在鷹的頭部淋些清水,讓它們熱熱身,醒醒腦,開始一天的工作。一支魚鷹船隊多的能有十幾隻木船,由一隻大點兒的機動船拉著,首尾相接,浩浩蕩盪向著大湖進發。放鷹時,一聲口令,魚鷹“啞啞齊下”,墨色身形如黑雲壓城,遮住銀鱗出沒的湖面。這時,魚鷹在水中一會扎猛子潛入水中,一會仰頭浮出水面。有的鷹嘴裡叼著魚頭鑽出水來,魚尾在湖面來回甩動;有的兩三隻鷹齊心協力抬上一條大魚。牧鷹人眼疾手快,一手把魚頭抄住,一手抓鷹,把魚扔進艙裡,順手拿出一條小魚填進魚鷹嘴中,用手一抻皮條的活扣,魚鷹的皮囊解開了,小魚進入鷹嘴。然後用篙一架,把鷹放到架上休息。這一連串動作,麻利有序,沒有一絲遲延。到了晚上5、6點鐘,滿載鮮魚的鷹船沐著夕陽打道回府,漁民唱著小曲兒,魚鷹昂首屹立於鷹架上,像凱旋的戰士。漁民與魚鷹就這樣和諧相處,成為微山湖一道亮麗的風景。
|